标题:焦点快评!2023年红旗渠多少公里“不露锋芒”
正文:
在河南省林州市,有一条被誉为“人工天河”的红旗渠,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。2023年,这条“不露锋芒”的红旗渠再次成为焦点。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一位村民的亲身经历,一起来了解这条“人工天河”的故事。
李大爷是红旗渠畔的一位村民,他见证了红旗渠从无到有的全过程。今年,他带着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的源头,讲述了他与红旗渠的不解之缘。
“那时候,我们这里山高水远,庄稼地里的水全靠天。一遇到干旱,庄稼就颗粒无收。”李大爷回忆道。
1958年,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开始修建红旗渠。李大爷和他的同伴们,也加入了这支伟大的建设队伍。他们不畏艰险,战天斗地,用双手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。
“那时候,我们每天都要爬坡上坎,搬运石头,累得筋疲力尽。”李大爷说,“但是,一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喝上干净的水,心里就充满了力量。”
如今,红旗渠已经成为了林州市的标志性工程。然而,在2023年,这条“人工天河”却“不露锋芒”。原来,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,红旗渠的水源得到了有效保障,灌溉面积不断扩大,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。
“现在,我们这里的庄稼地都不用再担心干旱了。”李大爷自豪地说,“红旗渠的水,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。”
专家点评:
红旗渠的建成,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。它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的饮水问题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2023年,红旗渠“不露锋芒”的现象,正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在党的领导下,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言论:
红旗渠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结语:
2023年,红旗渠“不露锋芒”,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,却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让我们铭记历史,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!
